Sunday, December 20, 2009

高錕所標示的科學精神




李怡 2009年12月12日

高錕獲諾貝爾獎,香港人特別感到與有榮焉。不僅因為他是華人,因為他的香港聯繫。華人而有香港聯繫的獲獎者過去也有過,但像高錕那樣近二十年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作育無數英才的緊密聯繫卻未有過。此外,過去獲獎者的學術成就,一般市民都不太明白,但高錕發明光纖造就的網絡世界,現在幾乎人人都在享其成果。因此,筆者也和許多香港市民一樣,前晚深夜在電視機前見證高錕獲此殊榮的一刻。

在高錕夫人黃美芸代表高錕發表演說中,最後播出高錕先前接受香港電台訪問的片段,由高錕本人作結,他說:「光纖是最好的,在一千年之內找不到一個新的系統來代替它。我這樣講,你們不應該相信我,因為我本來也不相信專家的講法。」

這段話絕對是高錕送給香港人以至全人類的金句。它反映的不僅是高錕個人的謙遜,而且體現了一個崇尚科學的理性主義者的「永遠存疑」的精神,對任何事物包括自己發明的事物的批判精神。

英國哲學家 Gibert Ryle( 1900-1976)曾說:「人的理性不在於對原則性的事務永不懷疑,而在於永遠存疑;不在於固執著名的公理,而在於不把任何事物視為理所當然。」

正是這種不斷懷疑、批判的精神,將人類的文明推向前,上世紀被稱為最偉大的哲學家卡爾.波柏( Karl Popper, 1902-1994)認為,科學是由問題開始的,任何知識不論其來源如何,基本上是臆測性的。人們向來把科學知識當成確定性的知識,波柏卻指出,牛頓的理論雖經過千百次印證,但當愛因斯坦的理論提出後,不但能解釋牛頓所能成功解釋的情況,還可以解釋牛頓理論無法解釋的情況,因此愛因斯坦理論更優於牛頓。

高錕那一金句,印證了波柏的理性主義:每個人所知有限,而我可能錯,你可能對,經由相互的批判與討論,也許我們較容易獲致真理。因此,一個真正的科學家會經常秉持合理而謙遜的態度,這種態度就是科學態度,它反對訴諸權威,而與暴力互不相容。

高錕的謙遜來自他的科學精神,因為他不相信世上有「絕對真理」。真理總是在不斷懷疑與批判中才得到發展。他任中大校長期間,以鼓勵學生不要盲從權威見稱,他當年即使與學生辯論後,回家仍對太太說:「甚麼都反對才像學生」。因為正如波柏所說,「批判即是科學的精神」。

由於知識無絕對,真理無絕對,因此高錕的另一金句:堅持自己的夢想,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未來會怎樣。

人類歷史究竟朝哪個方面發展,怎樣發展,在相當程度上受到人類知識發展所左右,而知識究竟會有何發展,更非人們可以預知。因此宣稱可以預言人類未來發展的說法,都是經不起經驗事實否證的。

概括高錕所說及身體力行的科學精神,一是永遠存疑、不盲從權威;二是批判即是科學;三是追求真理無止境,因此人類永遠不知道未來。

中國大陸的土壤,六十年來為甚麼永遠出不了一個高錕級數的科學家。首先就是在意識形態上確定未來不但可知,而且有一定的「歷史規律」,就是「資本主義必將被共產主義取代」。為了明確這一不容懷疑的「歷史規律」,不惜採用暴力手段,壓制任何懷疑的聲音,並不惜以國家暴力手段,去加速共產社會的實現。現在雖已實際上放棄了社會主義的追求,但對國家政策仍不容懷疑、批判,任何對國策提出異議的人,都受到鎮壓。胡錦濤雖提出「科學發展觀」,但壓制任何批判的聲音,正背離了真正的科學精神。

當香港的建制派把泛民主派稱為反對派時,他們應知道,按高錕所標示的科學精神,反對派才是促使社會進步的動力。而中國禁制人民完全享受資訊自由的政策,正正是扼殺自由也扼殺中國科學發展的政策。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