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28, 2013

國歌填詞人的命運




2013年5月23日東方日報副刊陳俊偉的專欄「低等生活」:

可曾試過,生活上看似毫無關連的碎片,忽然匯流於一點,像電影《雲圖》?看似不可思議,其實常在發生。

前天到廣州出席W酒店的盛大開幕禮,負責人在記者會隆重宣布,未來2年W將發展至北京、上海、蘇州、長沙……長沙?我從沒留意這個城市,記者會後,這個地名卻不知何故,經常在腦海掠過,徘徊不散。

返回香港,在朋友C的提議下,當晚到香港文化中心觀看舞台劇《最危險的時候》。朋友C剛到位於長沙的湖南電視台做秀,昨天才回來,夠奇怪嗎?

好戲還看後頭:進入劇院後,我打開該劇的小冊子,細閱故事主人翁田漢的生平,第一句是「1898年/生於湖南省長沙」。

看來,我是注定要看這齣舞台劇。

故事慘情,因為是真人真事,講述中國國歌填詞人田漢最後兩年(1966~1968年)的生活,包括被批鬥、清算、悔過、患病、含鬱、死去,當局卻到1975年才通知其家人,當然死後屍骨無存,骨灰盒中只有他的一些遺物。

正如劇本裏的一句對白:「沒有一個國家會白白屈死他們的國歌填詞人,除了中國。」從古至今,強國人真是無所不能。這是歷史很醜惡的一節,也是國民教育被忽略的一頁。

也許劇本太苦澀,也許宣傳未夠強,所以票房不算好,難有機會再上演。不過,從此我聽《義勇軍進行曲》,會另有感想。

看了以後覺得難過,然後看到這博客有詳細的田漢老師的資料:http://blog.udn.com/kalaok/5392867

這是否告訴大家身為強國人,不論有多大的豐功偉績,到頭來甚麽都無法保佑你?

Friday, May 24, 2013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朋友事業有點成績,收入是家人之冠,每和家人有爭拗,不論本來談甚麼,每次總有人會拋一句:「你賺錢最多,甚麽都曉得,甚麽都最棒!」這句話他聽了20年。

他問為甚麼賺錢比人多,家人並不見得為他高興而是「眼紅」?難道他單靠運氣就有今天?難道賺錢多會傷害家人的自尊心?

自尊心不是用來自強,而是用來自怨自艾的嗎?如果人家罵了你20年,認為上天一直只眷顧你,一直歸咎自己運氣不好,努力也徒然,那是你的問題嗎?也許他的潛意識裡面早就寧願繼續拿著那個「我沒運」免死金牌,大條道理地怨天怨地怨世上總有人勝過自己,卻沒有想過「各有前因莫羨人」?

以上是女兒在4月5日上載到社交網絡的狀況,其實她說的是自己。

以下是3月29日到4月16日期間,母親入院以後的平衡時空裏,在醫院和家中發生的事:


醫 院

3月29日晚上母親因下腹痛前往謀財醫院求醫,小城有兩醫院,本地人稱一間謀財一間害命,所以去謀財那間比較好吧!左檢查右檢查折騰了六七小時,初步診斷是腹膜炎和輸卵管上有膿和不明包塊,在翌日差不多旭日東升之時入院留醫。

家裏沒人有過入院經驗,除了多年前,女兒陪母親到鄰市的名牌私家醫院辦理入院切除白内障手術以外,更枉論對醫療費用的認識,醫生通知女兒要母親入院,女兒以爲一如名牌私家醫院,會有西裝革履的專人走出來解釋一些入院全包套餐等級和費用等等,不假思索就問「不是應該有人來告訴我入院手續價錢之類的嗎?」機靈的護士遞上小冊子給她,後者選了二等雙人病房,以爲每天連醫生巡房費用才不到三百元,當時家人都沒有意識到每一塊棉花,紗布都有價錢,過了五天,才發現平均每天要兩千多元!

因爲母親超過65嵗,順利申請了政府資助,不用繳付那每天兩千多元的二等病房的醫療費用,為此母親必須搬到三人住的三等病房,有時候需要忍受不懂事的同房病友,母親有時猶如寄人籬下一樣,殊不好受。

醫生們開始透過不同的檢查,去探索母親的病因,甚麽電腦素描,心電圖,驗血驗尿,一邊每天替母親吊消炎點滴,看那個不明包塊會否變少或消失,第六天醫生建議母親做微創手術,切除整個卵巢,子宮和輸卵管。

四月九日下午一時左右,母親進了手術室大概五小時,手術成功。


家 中

母親在謀財醫院住了18天。

女兒有一位中學同學認識醫院的院長,二話不説就主動將事情告訴她,請她留意母親,在她入院翌日,主診醫生已經問母親是否認識院長,院長亦從善如流,三天兩夜院長就去探望她,叫她安心,令她受寵若驚。

每天大家下班下課就各自到醫院探望母親,父親努力的兼任母職送幼弟往返特殊學校,做飯做菜,努力做到一切如常,女兒卻認爲不如出外吃飽省時省力,其實父親越努力的做到一切如常,就是因爲覺得不如常,連自閉的幼弟都憂心忡忡,多次因爲勞累而病發。加上本來父親與女兒的一向意見南轅北轍,小弟不明所以,還是左右做人難,有天因爲一點小事各持己見,父親開口罵「你長大了吧?可以飛了吧?小弟總要看你臉色你滿意了吧?」原來父親一直不滿幼弟無論做甚麽都先看姐姐臉色。

期間女兒擔任醫院和家人之間的聯絡人,主動問醫生了解母親的情況,透過社交網絡聯絡各方朋友和同事打聽如何是好,上網查找母親的病徵等, 她以爲大家都會擔心母親的情況,透過社交網絡向父親,二弟和弟婦報告母親最新情況,特別是需要做手術這個消息,甚至領取所有醫療報告副本回家,還大費周章的影印了兩份回家,打算給父親和二弟看,父親一句「全部外文又模糊,怎樣看?」「除了第一版,其他内容都有中英對照。」眼見父親寧願繼續玩網上遊戲,女兒把這句吞囘肚裏。

不久二弟婦致電,問:「這是甚麽意思?其實你們關心母親和幼弟之餘,有沒有想過二弟都需要你們的關心?」女兒後來的理解是,二弟婦以爲電郵的目的是為了籌集母親的手術費用,碰巧二弟懷疑自己有心臟病,加上又分期付款的買了新車,又要和老婆去日本旅行,那來有多餘錢......

難道一家有三子女,由一女二子分擔母親的醫療費用不對嗎?結果費用由父親和女兒分擔。


醫 院

女兒探望母親的時候和盤托出,她反應冷淡,一副「不稀奇,我早就估到」的表情,並說「丈夫不應該是由老婆來關心的嗎?你弟婦每逢周末就去了進修,有關心過自己的老公嗎?你弟婦始終是人家的女兒。」對於父親無意看自己的醫療報告,她輕輕搖頭,但她知道自己必須出院,理由是照顧智商猶如小孩但已經成年的幼弟。

四月十六日母親出院,她向來每週都耍太極和跳交誼舞,康復得很快,女兒十八天沒有睡好,終於放下心頭大石,只是不屑父親已經急不及待,在天雨潮濕的季節拉著母親的手上街去。


後 記

廣東人說的「講錢失感情」是真的?「患難見真情」也是真的?女兒忍受父親基於自尊受傷或更年期影響而突發性的發脾氣(看以上藍色部分就可以明瞭她當時的心情),忍受知道了弟婦的口面和心意以後必須扮演一切如常,也許反過來,他們也同樣忍受她?

也許她該體諒二弟成家以後,他最先應該考慮的是他自己的家,雖然不見得他老婆有同樣打算,正如母親所說,弟婦始終是人家的女兒,也許自己賺錢比人多有時候是罪過,也許應該隨便的找工作做,到適婚年齡就為結婚而結婚再生兒育女,十年八載以後看著自己的老公搭上一個比自己年輕漂亮的就回家哭訴才是身為女兒者當做的事?

她開始明白「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的意思。

Tuesday, May 21, 2013

是什麼讓我遇見這樣的你



白安漂亮,但咬字有點怪怪。

全因爲第一句觸動了我,您不是說過您只是一粒塵埃,要我忘記您嗎?

上星期我還心血來潮的在網上google 您的中英文名字,看到一些關於您的事,正如每當有機會跟您共事一樣,還是會覺得溫暖, 可是我必須提醒自己別想太多,一想下去,溫暖就會變酸。

也許就是這樣的我才會遇見這樣的您吧。



Saturday, May 11, 2013

九十四年後的五四精神



范克 / 2013-05-11


近日香港電台的一個節目,找來三位重量級嘉賓,回應喬曉陽對普選行政長官的看法,順道探討一國兩制下,各人對愛國愛港的定義和看法。短短20分鐘的節目,最惹人關注的,不是程介南的愛國愛黨論述,不是楊寶熙由愛國到反國教的轉變和點滴,也不是李怡先生對於愛國愛港的真知灼見,而是節目尾聲受訪的幾位學生。

在「香港五四青年節2013」活動上,數名學生接受記者訪問,提到五四運動精神為何。受訪學生認為:「五四精神是尊重和包容。」

大部份人都以為國民教育撤科,等同國教劃上句號,誰不知國教身影依然活躍。紅色教育滲透大中小學,不但沒有將正確的歷史教予我們的下一代,反而將主觀而錯誤的價值觀,經不同途徑灌輸到小朋友的身上。

歷史上的五四活動,追求的就是民主科學,以前的歷史教科書上就是這樣記載。今日的德先生,被共產黨埋掉了;賽先生被科學發展觀等狗屁不通的新式詞彙,以及遍佈大江南北、用科學方式提煉的毒奶假酒地溝油所取代。如果當年參與運動的北大學生和知識分子看到,不知又會否尊重、包容今日的中央政府和中國人的卑劣行為?

整場運動的發展,就是不尊重和不包容,提倡改革的過程,更加是兒童不宜。當年學生火燒趙家樓,毆打章宗祥,反對巴黎和會簽字,要求廢除《二十一條》,有沒有尊重和包容過北洋政府和各派系軍閥?胡適、陳獨秀等人反對儒家思想,支持用白話文取代文言文,廣泛傳播西方民主科學的好處,他們又可有尊重和包容傳統思想和封建制度?他們就是拒絕尊重和包容,才有五四運動的發生,和新文化運動的延續。

日月飛逝,光陰不再復返,今日的思想,遠不如當日的開放;今日的大學,遠不如94年前的大學。當年的北大校長蔡元培,雖然不認同學生外出示威,曾於校門企圖勸止學生;但聞軍警鎮壓,拘捕學生,即時公開表態,竭力營救學生。一顆雞蛋面對高牆,竟然選擇真理而不屈服於強權,號召罷工罷課以救被捕學生,甚至揚言「願以一人抵罪」、「只可歸罪校長,不得罪及學生一人」,其氣魄令人敬佩之餘,更令北京乃至全國響應罷工罷課,迫使北洋政府罷免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和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

反觀香港城大,為顧執政者顏面,不惜以「危險」為由抬走示威學生,阻止記者採訪工作。事後校長如置身事外,校董辯解不清楚保安為何抬走學生,不相信有記者遭受禁錮,又指正尋求法律意見,暗示有意阻止下次示威發生。堂堂大學醜態原形畢露,獻媚權貴之餘,更踐踏學生示威和記者採訪的權利。莫講五四精神和蔡元培的氣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請問城大高層中,有誰還記得《大學》中有此一段?

大學不似大學,可為附和權貴,不顧大學尊嚴;中小學也不像中小學,不是教導學生正確知識,反將國民教育的錯誤觀念灌輸入學童腦海之中。學生對歷史有錯誤的認知,過不在學生,只能怪責特區政府在反國教一役後仍未死心,一直以各種方式進行洗腦,要求學童從中國歷史科以外的地方認識中國,結果令學童都成為了國家維穩機器的犧牲品。

如果今日的學生,仍然有學習中國歷史或者近代史,相信一定不會說出五四精神就是尊重和包容。可惜歷史沒有如果二字,巨輪前進,當紅色思想持續滲透,「六四精神是尊重和包容」,都隨時可以成真。

前輩傳來的,唉!

Tuesday, May 07, 2013

城大是很危險的





陳沛敏 / 2013-05-07


作為大學,竟用內地城管式手法,抬走請願學生,甚至無賴地以「危險」為由,阻撓記者採訪。作為校長,只顧招呼來訪的特首,對保安粗暴對待學生坐視不理,甚至予以默許。只能說,城市大學不該稱為大學,郭位不配當大學校長。

怎樣才算大學校長?六四後回歸前的1993年,北京委任當年的中大校長高錕為港事顧問,學生群情洶湧,有學生借校慶冠蓋雲集之日,衝上台搶走正在致辭的校長手上的咪,並即場遊行兼派發內有傳單的避孕套。混亂之後,高錕步下台,學生報記者上前問校長,會否懲罰學生,高錕詫異地反問:「懲罰?我為甚麼要懲罰學生﹖」後來,高錕抵住各方壓力,堅持不處分學生。

怎樣才算大學校長?1919年5月4日,幾千學生遊行,掀起五四運動,北洋政府鎮壓,拘捕幾十名學生。北大校長蔡元培發起營救學生,並聯同其他院校校長發表聲明:「學生的行動,為團體之行動,即學校之行動,決定只可歸罪校長,不得罪及學生一人。」

大學應是兼容並包,大學教育應是鼓勵學生獨立批判思考,因此蔡元培和高錕的態度,是大學校長應有的態度。昨日示威後,有學生受傷,城大校長沒回應半句,校董會主席胡曉明更說,不清楚大學保安為何抬走學生,不信保安會鎖門不讓記者離場採訪,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又說校方須保護特首及嘉賓安全,若示威學生進入會場,情況會一發不可收拾。

以上說的是有關香港一所大學近日發生的事,大概五月容易令有識之士想起五四運動吧!

思想單純的可怕


來自明報的阿寬專欄「極度大男人「,請按滑鼠一下便可閲讀放大版本。